其他
什么是教育的真谛?唐江澎校长说得好,他的学校做得更好 | 头条
几天前,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被记者问到“什么是教育的真谛”时,他的回答刷屏了。
唐校长说,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会没有核心竞争力。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
唐江澎校长对“什么是教育真谛”的回答,也是他办学多年的教育追求——以“成全人的生命”为根基,凸显学生本该就有的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的结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简称“省锡中”)探索多年的“生涯教育”,更是在对如何“成全人”的不断追问中根深叶茂。
《新校长》杂志不久前以“生涯教育”为题,深入省锡中采访。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种令人欣慰的成长——比选择一所大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人生。
每逢早晨、中午或者傍晚,总能碰到学生们在教学楼、食堂、宿舍、运动场之间川流不息,有时候迎着朝阳,有时候则要把暮色背在背上。想到眼前的他们,正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从中学的学业走向大学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迎接时代不息变迁中的种种不确定和挑战,心中多次浮现出诗人洛夫在这两行诗中营造的那种意象——
“漂泊的年代河到哪里去找它的两岸?”
锡山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无锡著名商人匡仲谋先生1907年创立的匡村中学,因此又名为“匡园”。在本校师生的口中,它被亲切地简称为“省锡中”。
相比同龄人,2700余名匡园学子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他们相当一部分人能够在高中阶段初步确立自己的志向,把高中的“学业”与大学的“专业”选择贯通起来,把大学的“专业”与踏入社会安身立命的“职业”贯通起来,与人生建功立业的“事业”贯通起来,甚至与襟怀天下、造福人类、安顿灵魂的“志业”贯通起来……
在很多同龄人埋头苦学,一门心思考个好成绩,然后“待分而沽”时,匡园学子已经开始在风景如画的校园里,勾勒人生最初的河岸。
“人开始是追求物质的境界,后来追求精神的境界,到最后必然要追求灵魂的境界,这是钱穆先生所说的人生三重境界。我阐释为‘五业贯通’,即我们完成了学业,要选择专业,要找到职业,要干成事业,要实现志业。”
每当高考临近,唐江澎总会抓住各种机会提醒同学们:“省锡中之所以系统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想让同学们尽早地认识自我、了解大学,在匹配中完成人生的一次选择。
我最担心你们在高校的专业选择时,用冰冷的分数对大学进行对应估值,以不让分数贬值的原则去选择大学、选择不亏的专业。实际上,这样选择有可能就亏大了!
人生有两次重要的选择,一次是你们选择大学的专业,一次是你们选择人生的伴侣,这两次选择都有一个最高的原则,那就是基于爱。”
“五业贯通,为爱而学”是唐江澎的核心生涯教育理念。实现“五业贯通”不能靠简单的说教与灌输,为此,省锡中将生涯课程序列化,统整了五大类生涯活动课程。
· 第一类是学业指导课程
包括生涯测试课程(我是什么样的人)、学业指导课程(我该怎么学)、选科指导课程(我该选什么科)等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致力于其形成学业基础力;
· 第二类是专业探索课程
如“大学节”课程,邀请高校教授来校授课,每个讲座都有确定的专业领域和学术主题,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以2017年为例,省锡中邀请了70多所高校,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44位教授、8位副教授开设了52场学术讲座;
· 第三类是职业体验课程
在各课程基地设置了三十多个职业体验岗位,市长、居委会主任、博物馆讲解员、舞台灯光音响师、体育裁判员……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生通过职业体验,了解职业的特征,体悟职业的魅力,形成对职业的尊崇感;
· 第四类是事业励志课程
包括校友励志课程、家长励志课程;
· 第五类是价值引领课程
如乡贤文化课程等,通过价值引领、精神濡染,引导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追求,培植其造福人类的胸怀、情怀和担当。
李烨同学来自高二(7)班,通过深度的职业体验,她似乎已经触摸到了未来的专业、职业,甚至是事业、志业。
2017年9月,她来到省锡中后,在“生涯测试课”上进行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显示她偏向于研究型。这让一直都喜欢理科的她,更坚定了大学考理工科专业的选择。
她很快发现,省锡中没有很多学校常见的学生会,反而一个叫“模拟城市”的组织,格外受同学们的欢迎。
模拟城市已成为省锡中校园学习环境之外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拥有它独立的规则和文化,有自成体系的管理系统、金融系统、服务系统。在这座“城市”里,有学生组成的“人大”、“政府”、“法院”,以及学生选举产生的“市长”和“居委会会主任”,还有“媒体中心”“诚信超市”、“学生银行”、“食品检验检疫中心”。
2017年12月,李烨加入了食品检验检疫中心,和该中心20余名同学一起,每天利用上午大课间时间,对餐饮中心购进的各种食材进行检测,重点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大米中的黄曲霉素、瘦肉中的瘦肉精等指标是否超标,并第一时间通过餐饮中心里的大屏幕向同学们公布检测结果。
李烨很喜欢这里的工作,这不仅能让她通过食品检测为大家服务,参与到模拟城市的生活中,更让她对类似的工作有了真切的体验,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她选修了胡晓军老师的“工程科学创新”课程,由于表现出色,她还申请加入了“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并得到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李家璜博士的专门指导。
沿着食品检测的方向,李烨的钻研越来越深,已经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1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
2018年,李烨写了一篇30多页的论文《基于荧光法的肉制品抗生素检测方法研究》被认为达到了研究生的水平,获得无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第一名。
有了这些体验,她对这个领域有了深刻认识:“这个专业需要的严谨和细致,正是我的两个优点,别人认为非常枯燥的试验,在我看来也非常有趣。”李烨希望将来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研究工作。
当然,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这么精准地找到自己的最爱。
高二(1)班的王石依依是位文静漂亮的姑娘,她一直很憧憬金融行业。2017年10月,她报名参加了“学生银行”,和20余位“同事”一起工作了1年。由于工作出色,她还晋升成为两位“行长”中的一位。
在学生银行,王石依依和“同事”的工作主要是每天点清“诚信超市”的销售款,存入学校“小黑屋”(保密室)的保险箱中,并记好账目,到期末时把款项存到银行;此外,他们还帮助一些班级保存班费,并收取千分之五的保管费;如果有同学急需用现金,他们也会提供贷款服务,但评估程序是要求借款的同学请班主任签字同意担保。
“一开始把银行想得非常高端,去了之后才发现做的是最基础的工作,有很大的落差。”她印象最深刻的是,3个人数了600多张的一元钞票,连数了几次,才最终数清。
一年下来,王石依依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踏实做事的素质。
如今,金融业在她心目中变得真实具体,不再“自带光环”了。不过,她并没有放弃金融专业,只是作为自己的几个目标专业之一。在她看来,“每个行业做到后来都是挺辛苦的,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价值。”
宋喜霞老师是负责生涯教育的专职老师。她介绍,体验是省锡中生涯教育的最大特征。经过这些年充满创意的体验课程建设,省锡中为学生们的生涯规划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他们通过真实的体验,从懵懵懂懂跟着感觉走,进入能够知己知彼、胸有成竹地进行专业和职业选择的状态。
在省锡中调查得来的一组数据中,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变化。
学校曾经在2014年9月和2015年9月分别对高一新生进行了兴趣方向的调查,结果显示,两届新生把艺术和设计作为兴趣方向的都是最高的,分别高达32%和36%。选择工程·实验的相对较低,分别为18%和14%。
等这两届学生在高考后填报专业时,省锡中又对他们做了一个统计和分析,发现3年中学生们从当初的兴趣到最后的专业选择,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反差。两届学生最终填报艺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比例仅为4%,大幅下降,而选择工程·实验专业大类的分别为43%和42%,大幅上升。其中,省锡中的体验式生涯教育,发挥了关键作用。
唐江澎认为,高中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认知自我、定义自我,从而塑造自我。在认知自我、定义自我的过程中,就需要对自己的个性有所把握。
“对自我个性的把握,常见的理解是借助量表做些测试。这当然可以提供基础的参照,但远远不够,绝对不能仅限于此。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被定性的话,那么人生也太简单了,教育的价值也太小了。”
“好的生涯规划,必须是体验式的,这就是我的核心观点。学生只有在深度的参与体验当中,才能够认识到自己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缺乏什么样的能力,哪些能力可以得到发展,自己适合做什么事。核心是必须体验。”
“在体验方面,省锡中特别强调几点。
· 第一,体验的主途径是在课程
围绕生涯教育,省锡中2018年重新构建了4.0版本的全新课程体系,目的就是与生涯教育完全融合。
· 第二,体验的主阵地是在校园
2017年,我们成功申报江苏省‘生命·生境·生涯’课程基地的建设项目,努力实现校园生活社会化,让学生公寓、校园博物馆、学生发展中心、餐饮中心等都成为生涯教育的场所,模拟城市也是生涯教育的重要组织。
· 第三,生涯教育的实施,要靠学生自主
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比如教授、学者来学校做演讲,他们的接待、欢迎词、主持,甚至翻译和校长的发言稿,都由学生来完成。学校的体育比赛,裁判也主要由学生担任……”
在采访中,唐江澎校长一再强调体验的主途径是在课程,主阵地是在校园。不难理解,他是想善意提醒,不要把生涯教育简单理解为外出到企业参观或者研学旅行等表面形式,而是有着可供挖掘的巨大时空纵深。
曹弘沛是位精敏谦和、瘦瘦高高的江南小伙子。正是靠着这几年在省锡中的体验,他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志向,一个非常小众的方向。
曹弘沛来自尖子生扎堆的基地班高三(7),在本班同学都在抢抓高考前最后几个星期奋力冲刺的时候,他却可以心态放松。
他已经通过了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专业的艺考复试,尽管还有文化课的分数要求,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老师介绍,曹弘沛的文化课成绩,具备冲击北大清华的实力。
他介绍,这个专业主要是影视剧的后期录音、声音处理,或者后期的编曲。专业算是冷门,但是前景很广阔,在这个领域有很多牛人。《星际穿越》的编曲家Hans Zimmer,就是他的偶像。因为Hans Zimmer的一首编曲,不仅能为一部电影画龙点睛,甚至能赋予其灵魂。
曹弘沛介绍,在中国传媒大学,这个专业每年只有几十个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前,所有学生都会被各个影视公司提前挖走。“在好莱坞,大咖们对自己的作品从来不讲价”。
2016年,曹弘沛考入省锡中后不久,就接受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显示他属于艺术型,适合艺术类的职业,不适合科研类的工作。对这个结果,他认为比较准确。
高一时,他选择模拟城市媒体中心的电视台工作,本以为只能随便玩玩,没想到一进来就被这里的专业设备震撼了——五台摄像机、两台大型操作电脑、转播仪,还有调音台,各种设备一应俱全,这是他在其他中学绝对没有看到过的。
在学长的指导下,先从简单的播放新闻再到自己制作节目,玩得越来越高阶。
2017年,省锡中迎来了“百有十年”校庆,曹弘沛和伙伴们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天制作节目到凌晨,干脆在工作间睡了一晚。“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人生阅历,今后也许会加班加到那个时候。”
除了媒体,他还有意去了解其他行业。比如他在参加过一次财经素养的活动后,突然对财经专业产生了兴趣,但回头仔细一想发现不对,“整天坐在那些数字面前,肯定要疯掉”。
在学校举办的“大学节”上,他听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一位教授有关分子材料的讲座,对新材料产生了兴趣,但仔细比较,还是觉得对传媒兴趣更大。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跟人打交道的人,传媒行业挺适合我;我的口述表达还是比较清晰连贯的,所以说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会占一些优势。如果去搞科研的话,就没什么优势了。”
到了高三开学时,曹弘沛就确定了传媒方向,在视觉传媒和声音传媒中二选一。他仔细对比发现,视觉传媒对绘画功底有较高要求,这是他不擅长的;而他从7岁就开始学乐器,手握手风琴、二胡和萨克斯三张十级证书,正好可以在声音传媒中发挥作用,不浪费这些才艺。
选定了录音专业后,他先后到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参加艺考,这是全国录音艺术最好的五所学校中的四所。“清华北大没有这个专业,不然也许真的去试一试。”
准备艺考期间,曹弘沛到北京参加了一些培训,见识了业内的一些牛人。他们的知识、人生阅历、口齿表达,都让曹弘沛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原来说话时发音比较随意,自己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但这些老师告诉我,要表达更清晰,最好把嘴巴张大,把一些原音、辅音什么的发得比较夸张一些。一是让别人听清楚,二是能让自己显得比较有自信。这些技巧,我马上就用上了。”
曹弘沛向记者介绍,录音行业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一是以洛杉矶为代表的美国,二是动漫产业发达的日本,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去留学一下,取点经回来。
2017年,学校要改建全部6栋学生公寓,一个绝妙的创意又出现了。之前,同学们要进行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往往是到校外去,但效果并不明显,一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二是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了路上。那么,为何不借着改造学生公寓的机会,赋予它更多的价值呢?
于是,在设计之初,省锡中就赋予了新的学生公寓“教育生境”的功能,使其不仅成为学生休息的场所,更成为培养关键能力、提升文明素养、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环境,和进行生涯教育的物理空间。
学校提出“酒店环境、社区管理和书院文化”的设计思路,并按照“酒店式、社区化、书院制”的标准对学生公寓进行了整体功能设计,在学生公寓内建成大堂式门厅、社区服务中心、“妈妈之家”、睦邻中心、健身中心等功能场所,并创造出“居委会”工作人员、“居委会主任”以及社区里的物业服务员、气象服务员等职业供学生们体验。
沿着同样的思路,学校在接下来改造餐饮中心的时候,也扩展了其功能,除了建设食品检验检疫中心,还投资59万元建成生活技能教室,大家可以在这里向餐厅大厨学习做菜等基本生活技能,还可以在边包馄饨边开班会。
这样,整个校园都成了开展课程学习和生涯体验的空间。当年,省锡中以学生公寓、学生发展中心、博物馆和模拟城市为基础,成功申报了省级课程基地——“生命·生境·生涯” (简称“三生”)课程基地。
王晓建老师介绍,本着“校园生活社会化、岗位实践课程化、生涯体验职业化”的原则,“三生”课程基地整合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2门,设置了模拟城市市长、诚信超市CEO、运动会裁判等30多种职业体验岗位。
围绕生涯教育,省锡中在课程方面又有了新的大动作,那就是推出4.0版本的课程体系。
这有以下两大背景。首先是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2017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其次是江苏省对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在2021年实施新的“3+1+2”高考方案。
这个名为《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学校课程方案(4.0版)》的课程体系,为适应新高考方案的客观要求,融合生涯教育,以面向专业大类进行选择为最大特征。
目前,我国高校中有13个专业大类、110多个一级学科、500余个专业名称,让同学们全部了解,既不现实,也不必要。省锡中把它们归为7个专业大类,分别为人文、法律与经济、数理、工程·实验、生命·医学、艺术与设计、体育与军事,方便同学们面向专业大类进行选择。针对报考不同专业大类的同学,除了“必修课程”外,有针对性地设置了“限定性选修”“任意选修I”“任意选修II”等课程。
唐江澎介绍,4.0版本的课程体系有四个特点。首先,它实现了与江苏省新高考方案的整体衔接。按照江苏新高考“3+1+2”模式,共有12种组合,在4.0版的课程体系中,高一学生选课也有11种组合,和高考基本一致。
其次,它对省锡中的课程发展历程有很好的传承性,承继了原来课程的理念和精华;第三,它实现了和国家新课程方案的对接;最后,它呼应了时代对于课程的要求,比如“任意选修II”全部为研创式大任务课程,就体现了跨学科、深度学习的特点。
在省锡中,针对7个专业大类,有不同的研创式大任务课程。
以“人文”专业大类为例,有校园微电影、《红楼梦》专题研究、经典话剧剧本研究与排演、模拟联合国、教材知识背后的化学史研究、信息学深度学习、管弦乐合奏与研究、商业精英挑战赛等30余种课程。而对于数理、工程·实验等专业大类,则有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项目、工业设计、无锡地区夏季降雨量研究和城市排水系统改进方案、数学建模初步研究、雕塑艺术研究与设计等30余种课程。
唐江澎一直强调,省锡中的生涯教育以“体验式”为最大特征,而且“体验主途径是在课程”,这里的“课程”,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研创式大任务课程。
研创式大任务课程具有“真实的问题情景,大任务的内容设计,跨学科的知识组织,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严禁的学术规范,指向物化成果的学习评价”等6种特点,在唐江澎看来,它是省锡中校本课程的升级版,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升华版或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术版,还是STEAM课程的中国版。
以校园微电影课程为例,它由一名技术教师负责学生的拍摄器械操作指导,一名美术教师负责教学组织和美工指导,在剧本撰写阶段又有语文教师参与指导,在拍摄阶段,有来自电视台的专业导演和摄像进场指导,实现了多学科知识和多渠道信息的整合,师资也是跨学科、跨单位。
走在草木葳蕤的校园里,唐江澎告诉我们一个细节。10年前,省锡中在校内的中环线两旁种了很多香樟树,并同时装了路灯,而且特意把路灯灯柱的直径设计得和新栽的香樟树直径一样,都是12厘米。如今,10年一晃而过,灯柱并无变化,香樟树却粗壮得可供合抱,而且亭亭如盖,在校园里搭起美丽的林荫道。
一切似乎都在不经意间发生,但我们相信,在这些香樟树的年轮上,一定可以听到一届届匡园学子的琅琅诵读,和他们对人生河岸最初的向往。
• 聚焦两会:教育的哪些关键环节与痛难点,将成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